2024年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科学技术史
博士后(在职)研究人员招收通知
一、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科学技术史博士后流动站成立于1998年,前身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其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金陵大学农史研究室。1955年7月,经农业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为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以研究中国农业历史和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专业研究学术机构,由万国鼎先生担任首任主任,2001年更名为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以发扬传统农业文化为特色,扎实推进农业史基础研究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实践应用的创造性转化,拓宽研究领域以促进发展,引领学术前沿以激发创新力,同时携手政府、社会和其他科研机构服务国家战略以扩大社会影响,并自觉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最终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农业历史研究中心。
博士后流动站依托科学技术史学科点,学科点于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农业史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国内唯一的农业史博士学科授权点。1992年被批准为农学类博士后流动站农业史网站。1993年、1999年被评为国家农业部重点学科。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8年、2011年、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17年被批准为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美洲研究中心”。学科点明确以农业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农业文献整理与数字化、农业考古、科技与社会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农业史是研究院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核心研究方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农业文献整理与数字化研究一直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近年来,农业考古、科学与社会研究方向成为研究院新的学术增长点。现有专任教师(研究员)22位,其中教授14位、副教授5位,其中博士生导师10位、硕士生导师15位,9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016年以来,学科点教师先后获得各级别项目82项,研究经费总额1165.8万元。国家级课题17项,其中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
博士后流动站同时拥有恒温恒湿古籍书库、方志数据书库、民国农业史数据库、牛三敬二文库各1个;收藏农史文献5万余册,原版古农书3000余册,其中包括明嘉靖马直卿刻本《齐民要术》、明崇祯平露堂刻本《农政全书》、明刻本《花史左编》等善本书15种以及部分稿本、抄本和精刻本。与此同时,还收藏有民国时期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留存的大批农业调查资料、学生毕业论文及农业期刊,其中《中华农学会报》是中国唯一收藏完整全套的民国报刊,具有十分良好的文献资料基础。在电子文献方面,本学科建立和逐步完善多媒体电子信息中心(中国第一个农业遗产数字化信息平台),创办中华农业文明网,主办国家一级学会会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农史》。
二、招收类型
1.招收条件(须同时具备):
(1)政治素质高、身体健康、品学兼优、治学态度端正,热爱科研事业;
(2)在国内外已获得博士学位(获得时间2024年5月31日之前),申请人不能申请到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做博士后;
(3)有志从事农业史研究工作,历史学、科学技术史、农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
(4)年龄38周岁以下(含38周岁);
(5)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站时间2-4年,最长一般不超过6年。
2.在站职责:
(1)在站期间除完成1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外,还须以“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或“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为作者单位,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第一作者)完成以下任务中的其中一项:
①在1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篇或2类、3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2篇,期刊名录参照《南京农业大学高质量论文发表期刊目录(2024版)》,或在SCI、SSCI(Q3以上级别)发表1篇。
②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社科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我院重大、重点及创新工程项目研究。
(2)承担并完成流动站安排的适当教学与行政工作。
3.招收博士后的合作导师情况:
序号 |
合作导师 |
研究方向 |
1 |
卢 勇 |
农业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水利史、生态环境史 |
2 |
包 平 |
数字人文、信息组织、农业文献整理 |
3 |
沈志忠 |
农业史、农业考古、农业文献整理 |
4 |
丁晓蕾 |
农业科技史、农业史 |
5 |
姜 萍 |
农业史、科技与社会、农业思想史 |
6 |
路 璐 |
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播研究、大运河文化遗产研究、科技传播 |
7 |
胡 燕 |
科技与社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
8 |
郭 文 |
科技与社会、社会文化地理学理论 |
三、招聘程序
1.应聘人员联系本学院获取相关应聘填报材料,填报个人信息并提交相关证明附件。
2.应聘人员向学院提交应聘意向及材料后,请关注学院发送各类通知和消息(学院面试通知等),并请及时回复个人意向。
3.学院完成对应聘人员的资格审核、面试、政治思想和师德师风考察,并将相关推荐人选材料汇总交给人力资源部人才办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并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最终审核并在网站上公示。
4.公示结束后,由人才办发布聘用通知,应聘人员根据通知办理在职博士后进站手续,完成体检和心理测试后,正式入职报到。
四、在站管理
1.在职博士后期间薪酬由原单位拨发,人事档案不用转移到流动站设站单位。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特别资助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和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未来如果江苏省设立博士后科研项目,可以申报。
2.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课题选项、进展情况、研究报告撰写等,由其合作导师负责,定期给予督促、指导。
3.其他未尽事宜,将根据人社部及全国博管委联合下发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 蒋老师(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办公室)
联系电话:025-84396771;13770565912
电子邮箱:jiangnan@njau.edu.cn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6楼 邮政编码210095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2024年5月23日